為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号召,助力資江生态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2024年7月6日至11日,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恢複生态,環化清流”社會實踐志願隊深入益陽市資陽區白馬社區及周邊河流,開展水污染治理、河流生态環境與鄉村振興調查,受到當地群衆熱烈歡迎。
圖 1社會實踐活動合照
調研首日,在學院領導老師帶領下,社會實踐志願成員來到白馬社區,進入居民家中發放環保宣傳單,宣傳科普保護河流的重要性,在與居民的交談中,團隊成員了解到近年來白馬社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态環境保護以及周邊河道生态環境的變化,就如何進一步提升白馬社區河道清潔度、提升社區環境品質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讨。
圖 2團隊成員與居民交流
圖 3帶隊老師在指導安排
資江,作為益陽的“母親河”,是南洞庭湖地區群衆生産生活的命脈,源源不斷地滋潤着農田,滋養着居民,服務着廠房,其生态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着該區域的發展與繁榮,承載着曆史的沉澱與文化的傳承。志願者成員前往白馬社區周邊河道對水體進行采樣,由于之前連續降雨導緻資江水位上漲,水位退下後岸邊和岸上殘留了很多被沖刷來的垃圾,水中懸浮的垃圾夾雜着大量的懸浮物和顆粒物,可能導緻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總磷、懸浮物、細菌等指标超标。在水樣采取完畢後,團隊成員與環衛工人一道開展清理打掃沿岸垃圾,他們的行為向過路的人們無聲地傳遞着一個信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圖 4成員在取水河道邊進行宣傳合照
圖 5成員在資江邊采樣
圖 6成員準備對河道進行清理
在之後的幾天裡,志願隊成員将水樣帶回後,及時對水樣的溫度、Ph值、微生物數量等指标進行檢測,現場記錄樣本信息,确保每個水樣的來源、采集時間和地點都被精确記載。最為耗時的是微生物數量的測定,利用顯微鏡和計數闆,對水樣中的各種微生物進行計數。在完成所有指标的初步檢測後,團隊成員們對彙總數據進行初步的分析,對比不同采樣點的數據差異,結合天氣、氣溫、周邊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嘗試分析數據變化的原因。
圖 7成員在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了解到我們所生活地區河流水質的現況,更加堅定了保護水資源、恢複水體生态環境的決心。展望未來,我們将攜手共進,保護地球生态平衡,呼籲人們減少對地球生态的破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審:田雪萍 二審:張清華 三審:鐘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