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在指導老師田雪萍和彭曉雲老師帶領下,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材化橫溢”志願服務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社會志願實踐活動。

(一)走進基層,志願服務我先行
“為人民服務就是最大的榮譽。”7月10日上午9點,志願服務團隊奔赴臨新街區,聯合益陽市臨新街街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居民樓樓道進行了大規模清理,逐一檢查樓道的消防器械,充分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為居民人身财産安全保駕護航。
由于強降雨天氣影響,益陽市資江水位上漲,臨新街區瀕臨資江的河堤受到淹沒,在退潮後留下大量淤泥和生活垃圾。7月10日下午3點14分,志願服務團隊在短暫休整後前往資江河堤協助河堤清理工作。河堤淤泥堆積産生濃烈的腐臭氣息,加上32°C高溫天氣帶來的悶熱,河堤清理工作繁重,但是同學們沒有喊熱沒有叫苦,在17名志願者和2位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終于在17點54分完成臨新街區段河堤清理工作。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團隊負責人尹小東了解到臨新街區居住着部分孤寡老人。在征求當事人同意後,“材化橫溢”志願服務團隊為孤寡老人提供了物質幫助和心靈關懷。
(二)言傳身教,暖心行動共傳遞
7月11日上午9點39分,“材化橫溢”志願服務團隊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宣講活動,帶領小朋友們了解當今存在的環境問題,就環境破壞對地球産生的負面影響以及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家園展開了讨論。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都保持高度的熱情,積極提出自己的見解。李貞凝小朋友在活動感悟中寫道:“‘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一定要對大自然做出保護,讓每一片土地上的人民都能幸福生活。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隻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合理運用自然,我們的家園才會更美好。”
宣講活動結束後,志願團隊帶領小朋友們将理論付諸實踐,開展社區清理實踐活動。一開始小朋友表現得非常無措,需要在志願者的指導下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但随着活動深入開展,小朋友們開始變得積極主動,自主尋找、清理社區垃圾,不放過一個衛生死角,不放過一個煙頭,志願者從引領者轉為協助者。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化教于心。“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火炬不僅要在我們手裡熠熠生輝,亦要在未來薪火相傳。

(三) 走進“社會大課堂”,理論實踐相結合
7月12日“材化橫溢”志願服務團隊前往益陽市污水處理場進行一節生動的理論實踐課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團隊成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此次實踐活動,讓我們從教材走進現實,深入了解城市污水的處理過程,充分認識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意義。切實貫徹生态文明思想,落實環境保護志願實踐活動。
團隊成員通過現場觀摩,深刻體悟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青年學子更應力争上遊,走赢我們這一代的長征。

(四)非遺入童心,文化共傳承
為了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增強孩子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8月28日,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材化橫溢志願團隊赴益陽市誠願尚品教育科普實踐基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漆扇體驗活動。
活動開始時,由志願者為孩子們宣傳漆扇的來源、傳播及意義,講述漆扇的曆史故事,“非遺文化像一個小朋友,和我們一樣一直在成長,但是它不會說話,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和講述它的溫度和底蘊。”同時志願團隊通過有獎問答的方式增強孩子參與積極性,引發孩子對非遺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思考,讓非遺文化在孩子們心中。
讀萬卷書亦要行萬裡路。在宣傳非遺文化知識的同時,材化橫溢志願團隊帶領孩子們親身體驗漆扇的制作過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親密鍊接。“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應該隻存在古老的書籍和人們的口中,我們要攜手呵護它茁壯成長,讓它遍地生根。”團隊負責人尹小東表示。
此次活動是新興生命與傳統文化的交流碰撞,是鮮活生動與多彩斑斓的輝映。漆扇從最初象征權力和地位到如今常用于表達祝願,正是漆扇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傳承與創新所産生的成果。材化橫溢志願團緻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再是形式和口号,而應當是每個人的切實行動。
志願活動結束後,團隊負責人尹小東發表總結講話:“這個社會需要青年,這個社會需要愛,相互扶持、相互促進,共同攜手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才是志願服務的真谛。志願者的一腔熱血讓‘志願紅’更加明豔。(一審:田雪萍 二審:張清華 三審:鐘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