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學術委員會通過
為引導我院教師的學術研究方向,整合和優化配置科技資源,形成特色鮮明穩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團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争實力,促進優秀科研創新團隊的形成和優秀科研領軍人物的成長,更好地為地方特色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根據湘城院發[2020]23号文件關于印發《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科研創新團隊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精神,結合我院實際及“雙一流”學科建設需要,我院拟啟動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建設目的
建立持續穩定、特色鮮明的科研創新團隊,從而提升學院的科學研究整體能力;改變現有多數教師科研工作上的“單打獨奏”現狀,形成合力;促使青年教師盡快在團隊中确立研究方向,進入研究角色。
二、建設目标
通過一個周期(暫定三年)的建設,争取在國家級科研項目、省部級或橫向重大(重點)科研項目立項方面取得新突破;争取在國家級、省部級等有顯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獎勵上獲得更大突破;培養優秀學術帶頭人和優秀創新人才群體,推動其進入國家級和省部級層次的優秀人才或團隊支持計劃行列;打造學術梯隊,凝煉學科特色方向,為學科建設提供支撐。
三、組建原則
1.依據學院學科發展需要,優先凝練化工分析技術及應用、功能材料與器件、環境治理與修複、生物化工新技術四個方向組建科研創新團隊。
2. 為确保學院學科發展,化工分析技術及應用、功能材料與器件、環境治理與修複、生物化工新技術四個方向由學院學術委員會審定指定組建科研團隊負責人對應為劉長輝、何則強、董萌、劉石泉,團隊具體名稱和方向由負責人組織論證。
3. 其它非四個方向團隊可以按照學校要求自行組隊,團隊負責人必須具備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原則上必須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或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以上的經曆。團隊成員年齡結構應老、中、青相結合。團隊成員一般5-20人(不能少于5人、多于20人)。
4. 專任教師45歲以下、教授博士必須進團隊,但一名專任教師不得同時加入兩個科研團隊。
5.加入團隊采取自願報名和學院學術委員會審定相結合,在個人自願找對應團隊負責人報名的基礎上,學院學術委員會審定上報學校。
四、支持措施
1.各類各級科研平台、項目、報獎的申報,由團隊負責人把關,沒有進入團隊的人員,學院一律不推薦。
2. 學院優先支持符合雙一流建設目标的科研創新團隊,每年根據開展活動情況、成效給予一定活動經費,經費由團隊負責人支配使用,具體支持力度由學院黨政聯席會議讨論決定。
五、申報審批
拟組建團隊負責人,按組建團隊原則組織團隊人員之後,向學院遞交《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申請表》,學院學術委員會組織統一答辯,進行評審,并經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後進行公示後立項建設。(劉鳳嬌供稿 劉石泉審定)
附: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申請表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
2020年5月12日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申請表
一、基本情況 |
團隊名稱 |
|
研究方向 |
|
總人數 |
教授 |
副教授 |
講師 |
其他 |
|
|
|
|
|
負責人 |
姓 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職 務 |
|
職稱 |
|
最後學位 |
|
身份證号 |
|
授予學校 |
|
聯系電話 |
|
E-mail |
|
團隊成員(不含負責人)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職稱 |
學位 |
研究方向 |
團隊中分工 |
簽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前期成果情況(200字以内) |
|
三、研究内容方向(200字以内) |
|
四、三年建設規劃(200字以内) |
|
五、三年預計成果(200字以内) |
|
六、學院學術委員會審查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