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前期成果情況(200字以内) |
團隊成員前期整體成果豐富,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項、湖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湖南省教育廳重點或青年項目4項,以及其他省市級科研課題共十餘項。近五年共發表和本團隊相關的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SCI一區6篇,主持完成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益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20餘項,出版專著3部,獲湖南省科技廳成果登記3次。 |
三、研究内容方向(200字以内) |
根據團隊成員的個人學科方向,本團隊主要以開展環境化學研究為基礎,研究和應用方向主要集中在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生态修複、環境監測等方面,重點研究環境因子中的重要污染源及成因、污染修複治理技術及機理、現代環保材料在污染治理中應用等。 |
四、2020-2022三年建設規劃(200字以内) |
2020年: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學科團隊,明确未來幾年研發方向和領域,做好項目申報、團隊運行方面的統籌規劃。2021年:在重點領域開展實質性研究工作,及時把握國内外研究動向,緊跟學術前沿,充分利用團隊現有整體資源,完成在研科研項目,并及時将成果進行發表或轉化。2022年:打造成一支專業基礎紮實、學術成果豐富、應用效果明顯的專業技術團隊,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在校内起示範帶頭作用,為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 |
五、2020-2022三年預計成果(200字以内) |
理論成果:團隊成員就各自研究方向進行緊密協作、共同促進,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20篇,其中SCI一區或高倍引論文3篇以上,申報發明專利5項以上。應用成果:對團隊标志性成果進行成果評價或鑒定,有效進行成果轉化和應用,以此為基礎申報省級或市級科技獎勵1項,獲市級優秀學術成果獎勵2項以上,進行科技廳成果登記2次以上。科研項目:團隊成員申請并獲批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4項以上、其他行業項目或橫向課題5項以上。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團隊成員中至少有1人獲批省級青年骨幹教師或其他省部級人才工程;2人獲得博士學位;1人攻讀博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