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風采】愛心捐贈,托起生命之花

作者: 時間:2020-06-15 點擊數:

愛心捐贈,托起生命之花

——記造血幹細胞捐贈者材化院1808102班 伍沛钰

學生記者 陽柳 歐陽可依

 

伍沛钰(中)捐贈完成後拍攝。

 

2020年5月19日晚,承載着一個家庭全部希望的造血幹細胞冰袋由長沙運往廣東,整個過程牽動着所有人。随着運輸車輛與目的地的距離越來越近,兩條生命線即将交織。雙方互不知曉姓名、年齡,素昧平生的兩個人,正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 “血脈相連”。此次造血幹細胞的捐贈者,正是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1808102班的伍沛钰。

生根

小時候的伍沛钰,揚着小腦袋,指着獻血屋向媽媽問:“這是用來幹什麼的呀!”媽媽一字一句向他解釋着,但獻血仍是一個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詞彙。從那時候伍沛钰和媽媽有一個約定:每年督促媽媽無償獻血一次。伍沛钰在這個過程中也慢慢懂得了獻血的意義。

那時看似小小的承諾,就這樣讓伍沛钰心中無償捐獻的小種子開始萌芽。十八歲前,伍沛钰陪媽媽每年都來無償獻血,十八歲後,伍沛钰和媽媽每年一起來無償獻血。2017年11月4日,伍沛钰十八歲的那一天,他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獻血。

初次獻血的那天,紅十字會的護士姐姐詢問伍沛钰是否願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她給我介紹說,隻需要用采集針在食指上采集最基本的血樣,入庫之後匹配成功的話可能會拯救一些血液病患者。”伍沛钰回憶起那天加入捐獻者中心的情景。“我答應了,如果獻出這份小力能拯救一個生命的話,是非常有價值的。”盡管不是很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具體情況,但他沒有猶豫,僅僅聽到拯救患者這個詞,他便答應了,輕松的答應了,成為了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獻血,是他無償捐獻中的一小步,而加入造血幹細胞管理中心,成為喚醒鮮活生命的依托者,是他邁向無償捐獻的一大步。無償捐獻的種子,十八歲這年就這樣悄悄生了根。

發芽

對于捐獻者來說,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一般隻有幾萬到幾十萬分之一。伍沛钰沒有想到,自己迎來了這樣的機會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2019年6月25日,伍沛钰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郵件----來自紅十字會的郵件。他被告知同一位血液病患者的初配型相合,詢問他是否有意願捐獻造血幹細胞去幫助那位等待救助的血液病患者。其實聯系到伍沛钰的過程曆經了一番波折,當年的手機号早已更換,幸好郵箱還在繼續使用,才有機會讓這份愛延續下去。

收到這份郵件的第一時間,伍沛钰将消息告知了父母。一家人讨論過後,伍沛钰下定了決心,當天便回複了郵件:“好,我願意進行下一步的捐贈。”少年鄭重地在鍵盤上敲打出的每一個字,讓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8月12日,醫護人員采集了伍沛钰5ml血樣進行高分辨檢驗進一步查看是否配型成功。這個階段的伍沛钰有些緊張,“我希望能夠可以配型成功,如果能挽救一個生命的話,這也是我自身價值的體現。如果無法配型成功,我會覺得遺憾,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危難時候我們都會想得到一份救贖,我很心疼這樣的家庭。所以,但願配得上。”說到這時,他的話語中帶着一份救人的希冀,一份醇厚的善良。

伍沛钰知道如果高分辨檢驗沒有通過,那個家庭将要遭受希望破滅的打擊,承受巨大的壓力。他也在祈禱,祈禱他發的這份“光”,真的能夠驅散這個家庭正在面臨的磨難和黑暗。他無聲的期盼,無償捐獻的種子發了芽。

開花

檢測結果出來前很長一段時間,伍沛钰一直在緊張地等待着。在他看來這個過程就像是對着鐘表數時間——走得慢極了。每一次電話鈴聲都讓伍沛钰放下手頭上所有事情,第一時間接聽電話,期盼着電話那頭傳來檢測通過的消息。一有時間伍沛钰就打開手機的通話頁面,從上往下翻,一遍又一遍,直到确認沒有漏掉那個他一直盼望的電話,才松了一口氣。霎時卻又緊了一口氣,開始了新一輪的緊張等待。

伍沛钰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時,他感覺自己的心跳加快,緊張又害怕失望,周圍靜得連自己的呼吸聲都聽得到。

通話後,伍沛钰的心裡湧出一團團熱熱的氣流,心裡的大石頭也落了地。是的,高配成功了!他被通知去體檢。一系列周密繁雜的體檢并沒有消磨的熱情,而是讓他的捐贈的決心更加堅定。

5月14日這一天他開始入院為捐贈做準備。因為捐贈的需要,他從家鄉衡陽趕到長沙去進行捐獻的前期準備工作。在正式采集造血幹細胞之前,要經過5天的準備,每天都需要注射動員劑,使體内造血幹細胞活躍起來。

5月19日,時針指向8點,随着血細胞分離機的“嘀嘀”聲,造血幹細胞的采集正式開始。他看見一根細細針管緩緩紮在左手的血管裡,鮮紅的血液從管子裡流出,中間連着一台分離機,将所需要的幹細胞分離出去,機器那頭的另一根管子連接着右手血管。“開始的時候還是挺緊張的,中間醫護人員的安慰讓我情緒緩和了很多。”曆時6個半小時,采集出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被緊急送往受捐者的醫院。

無償捐獻的種子已然悄悄開花,綻放出生命的花蕾。

結果

一場移植手術正式開始了。精密的儀器載着造血幹細胞緩緩植入血液病患者體内,這粒“生命的種子”脫離了原來生命體的軌迹,成為新生命體的一部分,一場生命的邂逅由此展開。伍沛钰的造血幹細胞進入到另一生命體内,他希望另個家庭重新圓滿。他實現自身價值。

捐獻完成後,伍沛钰回家休養了許久。在這期間社區領導來看望他,湖南日報來采訪他,他有些受寵若驚。在伍沛钰看來自己做的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是全國目第9652例志願移植,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是一種社會福祉。”是啊,他希望有更多人站出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哥哥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感恩有您!謝謝您!”伍沛钰收到了那位患者的來信。信紙上的内容不多,筆迹稚嫩,顯然還是個孩子,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仿佛看到了孩子,嘴角揚着微笑,手緊緊抓着筆,用他所知不多的知識,一筆一劃,将他世界裡最真摯的情感,填滿在這張紙上。

這封信跨越幾個省,翻過幾座山,将兩個毫無關聯的生命最真實最有溫度的連接。“造血幹細胞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很普通很平常的細胞,但是對于急需配型的血液病患者來說,就是救命稻草。無償捐贈是社會的一種福祉,你邁出無償捐贈的一小步,患者就能獲得生命延續的一大步。”這是伍沛钰最近更新的一條動态。

他的呼籲,是在他腳踏實地奉獻過後對所有未能嘗試或不願嘗試無償捐贈的人的一種勸慰。少年字字珠玑,字裡行間滿是希冀。“如果再需要我,在我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仍然會繼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無償捐獻的種子曆經了風雨,汲足了營養,結出了果實。

伍沛钰在這樣美好的一個年齡段領略到了他栽種下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今後的人生中,再回首,他仍會心存美好,追憶這份堅定與熱忱。一片生命之花的開放,會讓更多的生命之花,齊相綻放,生命的海洋永不停息,我們都是共同奔赴大海的涓涓細流。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版權所有  地址:湖南省益陽市迎賓東路518号
電話:0737-6353033  郵編: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