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邁向深入,3月26日,校教學督導團專家和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部分教師全程聆聽了劉賽文老師主講的《有機化學》公開課。此次公開課圍繞“羟基酸的制備及化學性質”展開,課後督導團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深度點評與悉心指導。
多元融合,打造活力課堂
課堂上,劉賽文老師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将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深度融合,充分彰顯化學學科特色。劉老師以生活中常見的乳酸、蘋果酸作為切入點,引出羟基酸的概念,瞬間拉近學生與抽象化學知識的距離。在講解水楊酸合成阿司匹林的案例時,引導學生從分子結構出發,分析其反應特性,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化學思維。

在探讨羟基酸制備方法時,劉老師通過設置啟發性問題,組織小組讨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大家大膽提出具體合成方案,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思維。講解羟基酸化學性質時,劉老師播放“乳酸縮聚生成聚乳酸(PLA)”的實驗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羟基酸在可降解材料領域的實際應用,順利實現知識遷移;結合碳中和時代背景,深入探讨γ-戊内酯(GVL)等羟基酸衍生物的綠色合成路徑。不僅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還巧妙融入綠色化學理念和科學倫理,體現了化學學科服務可持續發展的育人導向。

精準點評,助力教學相長
課後評課環節,校督導團副團長王姣亮從教學設計、課堂互動、課程思政等多個維度,對劉賽文老師的課程進行了全面剖析。王團長對這堂課給予了肯定,指出劉老師不僅精心進行了教學設計,還巧妙設置了豐富的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程思政方面,融入自然貼切,毫無生硬之感。此外,還通過展示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前沿科研中的應用,實現了知識的有效遷移,是一堂具有較高水準的示範課。
校督導團團長陳國民指出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認為劉賽文老師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陳國民團長建議,未來課堂應注重反應機理的講解,更多的授人以漁。

本次督導示範課為教師提供展示教學風采的舞台,也為教師間的交流學習搭建優質平台。借助督導團的專業指導,教師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握教學方向,推動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督導示範課的開展可以助力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築牢根基。(一審: 劉賽文 二審:張勁 三審:鐘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