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建設的文件精神,增強教師職業操守,提升教書育人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特制定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教研教改能力、智慧教學能力”建設實施辦法(簡稱教師“三力”建設辦法)。
第二章 建設目标
第二條 課程思政能力
1.堅定政治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在教育教學活動及其他場合自覺抵制有損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不良言行。
2.傳播優秀文化。将課程思政寫入教學大綱,結合學校、專業、課程、知識點等的發展曆史、應用現狀、研究前沿等,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在教案和PPT課件中予以體現;全方位、全過程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引導學生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遵守法律法規,恪守職業精神,堅定職業操守。
第三條 教研教改能力
1.積極教研教改。按學校相關規定,每位教師歸入1個教學團隊,積極參加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實現高水平教學研究成果;實施集體備課,形成高質量的教案、課件和教學視頻等資料,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推進“課堂革命”。
2.推廣教學成果。以團隊形式,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增強學生獲得感;申報教學改革項目,發表教研教改論文;總結歸納經驗,凝練教學成果。積極将各類教學改革研究成果推廣運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第四條 智慧教學能力
1.掌握現教技術。熟練使用國内外先進現代教育技術和軟硬件工具,全面了解國内主流教學網絡平台,掌握1~2個教學平台的操作和使用。能充分利用國内主要網絡教學課程資源開展教學,能利用線上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2.開發教學資源。能應用現代技術手段,開發各類教學資源,建立網絡教學平台,共同打造學校課程資源中心。能合理選擇教學軟件,按需轉換教學平台,積極開發教學工具,充分運用智慧教室。能拓展前沿知識,積極開展情境式、探究式、案例式、互動式教學,摒棄機械套用現代教育軟件和課程資源“拿來主義”。
第三章 建設辦法
第五條 開展培訓學習。學校每年有計劃選派教師進行國内外高校訪學、相關培訓、企事業單位培養及挂職鍛煉等;學校每年組織2次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班;即時聯合各類教學平台開展校内智慧教學培訓;舉辦“四個回歸”講壇,定期邀請專家來校開展“金課”及“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培訓。
第六條 培養新進教師。二級學院根據自身學科專業特點,制定新進教師培養工作計劃,對其進行教學基本功訓練和現代智慧教學能力培訓。學院選派課程思政能力、教研教改能力、智慧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新進教師的導師,進行為期1年的“傳幫帶”,夯實新進教師“三力”基礎,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一年後邀請教務處、人事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等相關部門參加,開展導師制驗收工作。
第七條 組織教學幫扶。對現有“三力”能力較差的教師,二級學院根據學校培養培訓計劃,重點推薦其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安排教學督導實行“一對一”指導,開展幫扶工作;充分發揮系(室)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采取集體備課、聽課督課、教學觀摩等形式,督促指導提高。
第八條 實施名師工程。學校工會、教務處等組織各類教學競賽,如課堂教學競賽、信息化教學競賽、線上教學比賽、課程思政說課比賽等,評選優秀教師和優秀課堂;遴選校級教學名師、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評選學校優秀教師、師德标兵、“卓越教學獎”等,發揮其全校示範引領作用。
第四章 結果應用
第九條 課程思政“一票否決”。對思想政治不過關、課堂上散布不良言論者,在各類評優評選、考核和職稱評審等,采取“一票否決”制。對造成較重後果的,根據相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進行嚴肅處理。
第十條 “三力”能力獎優罰劣。學校将教師“課程思政、教研教改、智慧教學”能力建設成果納入系(教研室)、個人年度考核以及教師職稱晉升評價體系;将教師“三力”建設實施情況納入二級學院教學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對考核排名在各系(教研室)後10%,且參加教研活動少于三分之二、或不服從院系教學及其他工作安排的個人,報學校審核後,年度教學考核定為基本合格;經兩年培養仍無法達到學校要求者,予以解聘或調離教學崗位。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一條 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未盡事宜由學校組織研究讨論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