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2020年度教學工作計劃
2020年,教務處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2020年工作要點》,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抓好一流專業建設和一流課程建設”,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以專業認證為導向,持續推進“一流專業”建設
1.以專業認證為導向,實行“一流專業”建設經費使用、年度目标考核與專業論證工作聯動機制,修訂“一流專業”建設經費使用辦法和二級學院本科教學目标管理考核辦法。
2.推進全校1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的專業認證工作,完成專業課程教學大綱修訂,逐步實現全部課程按基于學習成果導向(OBE)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強化過程管理。按照住建部評估工作要求,深化城鄉規劃專業内涵建設,土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社會體育與指導等專業積極創造條件,力争1-2年内獲得相關認證受理或通過認證。鼓勵校級一流專業開展專業認證前期工作,其他專業逐步跟進。啟動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推動漢語言文學、美術學等專業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
3.按照突出重點,強化成果的目标導向,在現有省級一流專業中遴選3-5個作為新一批全國“雙萬”計劃培育專業,力争1~2個專業進入國家一流專業。重新整合其餘校級專業教學資源,集中力量,積極申報新一輪省級一流專業。
4.持續推進學校本科專業優化計劃,嚴控新專業準入條件,整合淘汰2~3個專業,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社會需求,積極申報信息制造類專業。
二、以“金課計劃”為抓手,持續推進“一流課程”建設
5.完善職稱評審細則,将“金課”與教師職稱評審挂鈎,增大評審分值。修訂和完善二級學院教學目标管理考核辦法和教學類項目評審辦法,将“金課”數量和質量與項目申報、學院目标管理考核關聯。
6.強化“金課”建設過程管控,提高“金課”建設标準,将線上教學環節納入“金課”考核。推進“金課”與智慧課堂的有效銜接,精心打造100門左右的校級“金課”+課程教學團隊。以此為基礎,遴選校内優質課程,申報省級、國家級五類“一流本科課程”,力争1~3門課程獲評國家一流課程。
7.根據當前教育發展趨勢和要求,籌建學校“課程資源中心”,負責“金課”和“一流課程”建設、在線課程資源建設以及線上教學建設與管理等。加強在線教學平台建設、在線視頻課程條件建設;鼓勵教師采用智慧技術手段,推進課堂革命。
三、以各類培訓和教學競賽為手段,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8.堅持核心指标導向,多措并舉,強化教師“3種能力”(課程思政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和智慧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繼續開展“四個回歸”講壇,定期邀請國内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引導全體教師以本為本,四個回歸。聯合人事處、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網絡與信息中心等,開展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全年組織2期“金課”教師培訓,邀請省内外教育教學專家、省級教學能手等主講;根據專業内涵建設、課程改革和專業認證的要求,加強部門聯動,針對性地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培養培訓。由此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我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9.建立教師能力提升保障機制。以“能力+業績”為導向,學校和二級學院加大教師培訓及相關管理制度建設,将教師教學能力、國際交流水平和育人能力納入職稱評審和個人考核,提高教師學習進修的主動性,激發教師活力。
10.改革校内教學競賽模式。學校工會、教務處等聯合主辦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競賽、信息化教學比賽、線上教學比賽、課程思政說課比賽等勞動比賽。遴選優秀教師參加省級課堂教學競賽和信息化教學競賽,力争省級各類教學競賽繼續取得優異成績。
11.完善校級“教學名師工程”,遴選新一批校級教學名師、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進行培養,評選學校教學奉獻獎、“會龍名師”等,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引導教師回歸教學,引領教師價值取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核心競争力。
四、加強教學基層組織建設,提高教師教研教改能力
12.配強學校各系室(教研室)主任。遴選教學能力強,肯幹敢幹的高水平骨幹教師、教授擔任系室主任,學校和學院逐步加大對各系室(教研室)建設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場地、經費和人員保障。做到教研室覆蓋所有專業,所有教師納入教研室管理,落實責任,激發教學研究基層組織活力。
13.以“五化”建設為抓手,加強系室(教研室)自身建設。努力做到“教研活動常規化、團隊建設高質化、工作制度科學化、陣地建設規範化、教書育人職業化”。教研活動堅持“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導向,以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為目标,多圍繞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教學大綱修訂、教師課堂教學改革、信息化教學、專業認證與建設、教材建設、虛拟仿真教學、考試與評價改革等主題,開展實質性的教學研究活動,改變“重形式,輕内容”的做法,打通教學工作“最後一公裡”。
14.以推動培育高質量教育教學成果獎為目标。抓好省級教研教改項目和教育規劃項目的立項和建設,力争國家級項目,加大校級教研教改項目建設力度。學校教研項目立項和建設重點圍繞幾個關鍵目标,推行“項目群”建設,形成“集團”成果,減少和避免各自為陣、研究方向和研究資源分散。
五、以專業認證為導向,推進“四新”建設
15.落實學校2019版人才培養方案,對接人才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标,實施分類指導,推進“四新”建設。繼續鼓勵支持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新工科班”、管理學院ACCA班、理學院JAVA軟件工程實驗班的建設,完善課程體系、實踐能力培養和師資培訓,推動我校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深化、拓展和突破。鼓勵有條件的學院開展訂單式培養,試行校企合作實驗班、改革實驗班等,擴大學院辦學自主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形成專業亮點和特色,樹立專業建設标杆,打造專業品牌,促進我校專業建設上水平。
16. 深化産教融合,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每個專業建立由1家以上知名企業引領、多家相關企業支撐的校企合作企業群;聘請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或高層管理人員進校主辦前沿講座、共同授課、指導實踐教學等,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鼓勵有條件的專業與地方政府、校内外行業、企業開展“3+1”或“3+0.5+0.5”培養模式改革、共建校内實習實訓基地和實驗室,搭建企業行業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機制。
17.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與工作機制,推進相關“一流課程”建設。以“互聯網+”大賽為抓手,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敢闖的素質、會創的能力,建立新的人才質量觀,新的教學質量觀。抓好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發揮好教師個人工作室功能。融合大學生創新團隊、學科競賽團隊和科技文化社團,發揮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作用。
六、以“一流課程”為目标,加強信息化和實踐條件建設
18.升級學校教務管理系統,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提高教學信息化管理能力,簡化教師和學生辦事流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工作和學習便利,提升辦事效率。建成20間“智慧教室”,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推進智慧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教師線上教學,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助力“金課計劃”實施和“一流課程”建設。
19.完善學校實踐教學管理平台,規範實踐教學運行與管理。強化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應用,将所有學院畢業綜合訓練納入平台管理,主要實驗儀器設備、各類實踐項目納入平台跟蹤管理,提高利用率;修改完善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等管理制度,規範實踐教學。
20.落實BIM中心等中央财政建設項目,新增項目重點保障信息制造類專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和基礎實驗條件改善。加大國家級工程實訓教育示範中心建設力度,整合各類實訓中心,構建大工程訓練中心格局。
七、以“三全育人”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1.貫徹落實《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三全育人”實施辦法》,以“十大育人體系”為抓手,推進“三全育人”。做實做大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會”,以“八個相統一”為指導,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發揮其在大學生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推進課堂專題教學模式,确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三走”。開展向抗疫英雄學習的教育活動,深化“三愛”主題教育。
22.完善考評辦法,提高評課指标中的思政權重,将課程思政納入“金課計劃”、教研教改項目和教學競賽評審細則,評選一批優秀課程思政教師,打造“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和“有溫度”的思政“金課”和“一流本科課程”。
八、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嚴抓教風學風
23.出台《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教學質量監控問責機制》、《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二級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方案》,引導二級學院明确教學工作思路、任務及要求,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平台建設,加強線上教學質量監控。以專業認證為指導,擴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範疇,強化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水平、課程體系、課程大綱等的監控與評價。加強教學督導培訓,提升教學督導工作能力,開展調研,為教學改革提供指導和建議。
24.持續推進教風學風聯動。落實《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及師德失範行為處理辦法》,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嚴格教師教學行為規範,推動教師聚焦教學主業。完善教學管理辦法,加強教學日常管理。繼續開展學風督查,抓好課堂教學和晚自習,進一步提高課堂出勤率和圖書館入座率,抓實學生成長輔導,持續嚴抓教風學風。
25.改革考試與學籍管理。加大對違紀學生與不履職監考教師的處理力度,嚴抓考風考紀。改革考試管理制度,強化二級學院對專業課組考和管理的主體責任。積極改善條件,推進部分公共課實行“機考”,推動考試方法改革和學生成績管理改革,強化考試過程監管和評價。對全校學生繼續嚴格實施學籍預警、淘汰機制,繼續落實“準入制”,取消畢業前“清考”。
九、改革學科競賽等考核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6. 改革學科競賽經費管理辦法。以業績為導向,根據上一年度學科競賽成績下達各學科競賽經費,壓縮連續多年成績不佳的學科競賽參賽經費。保障基本工作經費,加大獎勵經費比重,提高主要學科競賽高水平獲獎等級的獎勵标準,促進各學院學科競賽管理水平提升,提高學生競賽成績,實現以賽促訓,以訓帶練,不斷提高學生能力。鼓勵二級學院承辦省級學科競賽,以此推進學科專業建設。改革學科競賽年終考核評價辦法,保證公平公正。
27.增加年終教學考核中考研錄取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2個核心指标評價中的學生人數因素系數,完善教學核心指标分類考核辦法,鼓勵各個學院齊抓英語等級考試和學生考研。以成果為導向,鼓勵主體組織和實施單位加大對英語等級考試模拟專項訓練與培訓的輔導強度,提高獎勵力度。力争2020年學生考研錄取率突破11%、英語四級通過率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