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1—4周督導工作簡報
(在線教學期間)
1.線上教學平台使用情況
使用平台名稱 |
占比平台使用百分比 |
使用滿意度 |
建 議 |
騰訊課堂 |
91.2% |
82.4% |
|
雲班課 |
14.7% |
8.8% |
發布作業等 |
雨課堂 |
50% |
47.1% |
|
智慧樹 |
8.8% |
5.9% |
|
騰訊會議 |
2.9% |
5.9% |
|
學銀在線 |
8.8% |
5.9% |
課後學生鞏固 |
慕課 |
5.9% |
8.7% |
|
其他 |
5.9% |
6% |
|
注:因為很多老師常常使用兩個平台/資源 相結合進行在線教學,所以問卷調查是可選1-2個平台。
2.線上教學開課情況
名 目 |
數量 |
說 明 |
按課表應開課程門數 |
61門 |
隻統計了1-4周需開的課程門數 |
已開課程門數 |
57門 |
|
未開課程門數 |
4門 |
實驗課不具備線上課程條件,包括:無機化學實驗A(2),有機化學實驗A(1),基礎化學實驗實驗2(下),基礎化學實驗實驗4(下) |
開課後停止線上上課課程門數 |
10門 |
有10門課程的學生和老師建議返校後采用線下教學 |
3.學生對線上上課滿意情況
名 目 |
滿意百分比 |
建 議 |
線上教學平台使用滿意情況 |
90.6% |
線上線下相結合 |
教師PPT滿意情況 |
96.3% |
要求聯系生産生活實際來做PPT,适當增加動畫,文字不宜過多 |
教師教學語言滿意情況 |
95.6% |
加強普通話鍛煉;控制語速,不能太快;要求抑揚頓挫,有趣味性,帶幽默 |
教學效果滿意情況 |
84.1% |
|
4.學生出勤情況
平均出勤率 |
曠課人次 |
事病假人次 |
處理情況 |
99.7% |
3 |
16 |
要求任課老師或班主任聯系了相應學生,或班主任和家長進行了情況了解。 |
5.督導聽課情況
督導姓名 |
聽課節次 |
對老師講課改進建議 (具體到人、課程、改進内容——例舉2-?件) |
賀國文 |
65 |
祝小豔老師的課講得很好,但有老師聽課的時候她有點緊張。部分年輕老師上課時語速過快,高估學生接受能力。 |
董 萌 |
29 |
劉賽文老師在講授過程中能用鼠标在屏幕上臨時寫寫畫畫,雖然畫出來的公式不是很規整,但讓學生邊聽邊看效果不錯;夏莉老師講課邏輯清晰,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不過網絡時而卡一下,造成語句有時中斷,不過這和本人沒很大關系。 |
王姣亮 |
55 |
林一婷博士利用雲班課與qq群課堂開展線上教學,發布課前預習内容及習題;龍立平、肖谷清教授利用雨課堂發布作業和試卷,并利用騰訊課堂進行重點難點的講解;張勁博士利用提前錄制好的視頻進行在線教學;彭曉赟博士一次課就請了十幾位同學回答問題,互動交流;環境工程的化工工藝學,由于專業基礎課物理化學開的課時不多,學的内容較少,導緻學生聽課吃力。 |
夏 莉 |
46 |
吳丹老師,徐玲老師能熟練使用多個平台進行直播互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收到較好的教學反饋。 |
6.線上教學典型事例(1-2人,1-2張圖片)
6.1 卿湘東老師講授《工業水處理工程》
卿湘東老師講授《工業水處理工程》采用的是騰訊課堂直播+雨課堂習題測試的模式。為了讓教學更有成效,盡可能利用兩個平台的功能,如騰訊課堂的簽到、畫筆闆書、讨論區的讨論、舉手回答問題、播放視頻等功能,雨課堂的進入即簽到、即時發送習題、自動批改并統計做題情況等功能。
(1)為了讓教學更有趣味性,在上每章内容時,都會引入1~2個與課程内容密切相關的視頻,如上《發酵工業廢水處理》時的《傳統發酵産品豆腐乳的做法》(視頻1min10s),《煤氣廢水處理》時的《煤氣為什麼那麼臭》(1min12s),《制漿造紙廢水處理》時的《造紙工藝簡介》(1min14s)。每段視頻都很短,但同學們看了之後,反響都很熱烈,也為後面要講的專業知識做好了引入。



(2)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和鞏固知識以及增加線上教學的互動效果,卿湘東老師每講完一節,就出1至3道習題進行測試。如講到第四章《煤氣廢水處理》時,全章4小節,9道測試題就貫穿了整章内容,既檢測了學生學習效果,又加強在線上教學的課堂掌控(每次做題都可算作一次簽到),可讓學生全程參與到線上教學中來。全程學生參予度最低達到92.4%。


(3)課後布置作業,進一步加強知識鞏固。



6.2 彭映林老師講授《環境影響評價》。
該課程具有政策性和時效性的特點,所學内容大部分來自國家所頒布的法律法規。為保障教學内容的及時更新及完整性,本門課程結合兩本教材及新頒布的法律法規進行教學,教材分别為2019年出版的章麗萍,張春晖主編的《環境影響評價》和2017年出版的王羅春主編的《環境影響評價》,彭老師會提前一周将兩本教材相關章節内容拍照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預習下周學習内容。為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第一次課即給學生們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們在規定時間内上網查找現行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并認真閱讀學習。《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采用雨課堂+騰訊課堂+智慧樹共享課的形式組織教學。為保證教學正常有序進行,彭老師對每次課授課内容都會做兩份PPT,一份為雨課堂授課用,一份為騰訊課堂授課用。首先采用雨課堂進行線上直播教學,雨課堂上設置多道限時測試題或進行随機點名回答問題,檢驗學生是否聽課及學習的效果,課後布置作業,部分作業要求在雨課堂裡限時提交,每次課後會将未出勤同學、未作答同學、優秀學生、預警學生公布到《環境影響評價》課程QQ群,這樣對不愛學習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對好學的學生起到了鼓勵作用。當網絡擁堵,雨課堂不能用時,采用騰訊課堂進行線上直播教學,課堂上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師生互動方便,騰訊課堂有回看視頻,同時彭老師會在網絡順暢時将PPT上傳至雨課堂,方便學生們複習鞏固。智慧樹上有《環境質量評價》共享課,學生們還可以通過看共享課鞏固課程相關内容。針對不能完全理解所講知識的同學,彭老師利用休息時間,在QQ群中與學生交流,效果很好。
6.3夏莉老師《儀器分析》線上課程教學分享
《儀器分析》課程采用“智慧樹翻轉課+騰訊課堂+知到互動交流”的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線上教學活動。課程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線上資源,多樣的直播互動,立體化的反饋評價,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夏莉老師将《儀器分析》線上教學目标定位為“備課有資源,學習有質量”,課前,在知到推送學習資源和學習任務點;課上,騰訊課堂或智慧樹見面課進行直播互動,知識點串講和梳理,開展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和讨論,發布課堂練習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内化吸收,通過在線的即時溝通,掌握學情;課後,共享課視頻回看,針對性答疑,引導學生結構性學習,舉一反三。通過大數據的收集有效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效果發現,通過三周的适應,學生對于線上學習熱情度、自主性有顯著提升。
7.你院已開課程哪些适合線上教學?哪些适合線下教學?哪些适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适合線上教學的課程:高分子機械工程基礎與模具設計(劉正)、複合材料工藝與制備(劉正)、複合材料原理(劉正)、電化學基礎與化學電源(何則強)
适合線下教學的課程:環境學概論(徐玲)、化工工藝學(曾永林)、材料學概論(楊泛明)、聚合物複合材料(楊泛明)、高分子材料助劑(楊泛明)、電容器檢測技術(楊泛明)、精細有機合成單元反應(齊風佩)、廢舊高分子材料回收與利用(遊一蘭)、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林立)、化工原理1(王鋒)
适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課程:波譜分析(劉賽文)、物理化學(下)(王姣亮、龍立平、肖谷清)、有機化學(周攀登、文瑞明、齊風佩)、儀器分析(夏莉)、無機化學(林一婷)、化工分離工程(曾永林)、大氣污染控制在工程(黃毅)、專業科技英語(黃毅)、環境生态學(庫文珍)、環境規劃與管理(庫文珍)、環境影響評價(彭映林)、化工原理(王立勤)、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王立勤)、環境法(卿湘東)、工業水處理工程(卿湘東)、工程制圖及CAD(陳超)、藥物化學與分析(周曉紅/劉湛軍)、固體廢物處理工程(李必才)、無機及分析化學(鐘桐生、劉蓉)、高分子材料/複合材料研究方法(吳丹)、湖南黑茶資源與開發(餘松林)、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餘松林)、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陳國民)、環保建築材料(馬德崇)、聚合物改性瀝青及其防水材料(馬德崇)、聚合物水泥基建材料及其應用(馬德崇)
8.對線上教學的建議
(1)雨課堂有時候出現擁堵,有些老師結合騰訊課堂(QQ分享)進行授課,一些網絡不發達地區的學生在線聽課出現卡頓或滞後,簽到不及時,建議學生早入課堂和進行充分的預習。
(2)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待加強,個别老師提出的問題互動過于簡單。建議授課過程中插入典型的測試題,調動學生積極性。
(3)大多數老師都備用兩份課件,都會使用兩種及以上教學平台和資源,當雨課堂卡時,就立馬切換騰訊課堂,騰訊會議等,雨課堂主要用來做題和布置作業。當然,切換中間會造成一定的時間消耗,頻繁切換耗費時間,學生也容易疲勞,如何切換、切換次數都要合理計劃。
(4)對于難度較大的核心課,線上教學有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對于複雜問題的講解和公式的推導,難以通過學生的反映來判斷教學效果,展開推導也不方便。建議複課後再次鞏固,需要老師們花更多功夫。另外一個建議是對騰訊課堂的讨論區不能過度關注,否則可能完成不了教學計劃。
(5)課程思政還做的不夠,目前可将授課内容結合目前新冠肺炎的實際,體現課程的實用性,培養學生的專業歸屬感,合理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9.兩個調研結果
調查對象為材化院進行了在線教學的37位教師,方式為匿名在線問卷,時間為2020年3月24日。
(1)學生返校後,你将會利用多久時間的課堂教學來鞏固前段時間的在線教學知識點?
調查結果:不需再花時間鞏固(21.6%)、1-2次課(67.6%)、3-4次課(5.4%)、5-6次課(5.4%)。
(2)學生返校後,你希望線上教學( )
調查結果:會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進行(67.6%)、會偶爾開展(10.8%)、依據學生要求來決定是否開展(10.8%)、不在開展(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