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三力五化”建設經驗總結

作者: 時間:2020-06-30 點擊數: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教研室“三力五化”建設過程中堅決落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加強教學基層組織建設的文件精神,能夠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在教學教研過程中每位教師能夠做到“以本為本”,回歸教學,能夠積極推進“一流課程”和“一流專業”建設,緊扣教研室“五化”建設目标(教研活動常規化、團隊建設高質化、工作制度科學化、陣地建設規範化、教書育人職業化),在教學教研、科研、“三全育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教研活動開展有質有量

本院三個系(教研室)的教研活動主題有剛性,活動定期有成效。教研活動堅持“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導向,年初就根據目标制定年度的教研活動計劃,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每次活動主題鮮明。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要求老師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及技術手段,全面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職能。2020年上半年全院系部按照計劃開展教研活動近30次,重點主題有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智慧教學和金課建設、一流專業申報、專業認證與建設、教材建設、學生座談及教學信息反饋、“三全”育人、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建設及實踐教學等,每次活動有1-3名老師主講,專人記錄,相互讨論,教授點評,教研活動實質開展有實效。

二、教研室主任引領有作為

本院三個系(教研室)有主任、副主任5名,均具有博士學位,含高級職稱3名,年輕有為,講責任奉獻,有擔當,全面負責教研室建設工作,引領教學研究活動的積極開展,能夠按時完成各類教學工作的安排,積極開拓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帶頭探索材料、化工、環境和生物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和内涵建設。在教學科研方面,系部主任非常優秀,如遊一蘭在2019年獲得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和湖南省自科基金,發表SCI論文1篇,獲得學校課堂教學競賽三等獎、益陽市第三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2019年晉升副教授。董萌教授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獲評優秀共産黨員。王鋒、遊一蘭獲評優秀教師。

三、系部團結合作有成果

1.精益求精有碩果

本院的教研室均是非常團結的集體,教學團隊有合力,另外各教研室團結協作,教學團隊建設有成果,現有高分子材料教學團隊、化工教學團隊、有機化學教學團隊、環境工程教學團隊、物理化學教學團隊和儲能材料課程團隊,實現了專任教師全歸隊。每個團隊針對每一門課程開展集體備課,形成高質量的教案、課件和教學視頻等資料,務求精益求精。努力建設“一流課程”,如夏莉、尹志芳、劉長輝的課程被認定為校級金課,有遊一蘭老師的高分子化學、張勁老師的有機化學獲得學校“金課”,王姣亮老師領銜的物理化學教學團隊獲得學校“金課”團隊,王姣亮《物理化學》獲得湖南省一流課程(沖擊國家級),王姣亮、謝丹等的“《物理化學》課程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得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 2019 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王姣亮獲得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教學能手稱号。張勁、遊一蘭分獲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三等獎。化學工程與技術獲批湖南省一流學科,化學工程與工藝獲批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獲批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一流本科專業。在基地建設方面,2019年新增各類基地8項,如與湖南邦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與湘江塗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實習基地、與重慶和泰潤佳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實習基地和産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2.不斷提升有成果

各教研室成員團結合作,定期組織老師進修、培訓和工程素質鍛煉外,系部老師積極參加學術會議,事後自我總結、自我提升,相互讨論,大家提升。賀國文等五位老師參加“中國式”慕課之旅-2019年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實踐工作坊培訓,成績突出并結業;肖谷清等五位老師參加第三期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與金課建設專題網絡培訓班學習;劉正等參加Wiley-溫州大學2019國際能源存儲與轉化功能材料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溫州碳能源材料國際研讨會、全國高校實驗技術隊伍能力提升與隊伍建設研修班。先後有遊一蘭、賀國文、吳丹、楊泛明等到格林美映鴻、湖南中财化學建材等進行3-6個月的工程素質鍛煉,對實踐教學和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指導保障。

能夠開展集體研究,實現高水平教學和科研成果,如2019年到目前學院發表教研論文20餘篇篇(含CSCD論文3篇),鐘桐生老師出版分析化學實驗教材一部,發表科研論文32篇(含SCI論文8篇),申報發明專利7項,獲得省自科基金4項、教育廳重點項目2項、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3項。馬德崇老師獲得2019 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馬德崇老師的專利“一種共混接枝改性制備瀝青混凝土抗轍裂劑的方法(ZL201410246034.9)”獲得專利二等獎。遊一蘭獲益陽市第三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肖谷清、王姣亮、劉長輝獲得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351”人才工程之學術領軍人才資助,林立、王鋒、賀國文、遊一蘭等獲得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351”人才工程之學術骨幹人才資助。

四、踐行“三全”育人有成效

各教研室成員都能夠做到全心全意育人,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踐行“三全”育人,在學生的學業完成、創新創業、考研就業等方面傾注了老師們全部的心血,一切為了學生的将來着想,2019屆學生就業率95.2%,2020屆研究生錄取率達到25.8%,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國家級1項、省級2項,獲得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4項,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和開放性實驗項目,學生發表論文8篇(含SCI論文2篇)。此外,教研室緊抓師德師風建設,老師們樂于奉獻,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先後有賀國文老師獲得2019年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師德标兵稱号,遊一蘭、張勁老師獲得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2019年優秀教師,張勁老師連續獲得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2019、2020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董萌、孟維分别獲得2019、2020年度優秀共産黨員。

五、虛實結合産教融合,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材化院一貫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為切實貫徹落實學校“十三五規劃”中關于産教融合促進專業發展的實施策略,疫情期間雖有較多計劃難以實現,但仍以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教研活動為試點,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将産教融合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收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果。

1.虛實結合、虛實互補,構建多層次、立體化、高質量的實驗教學體系

立足于專業特色及具體實驗教學内容,開發建設虛拟仿真實驗教學管理和共享平台以及對應專業的虛拟仿真實驗資源,突破實驗課程壁壘和學科界限,對學院實驗課程進行跨專業、跨學科地整合。針對高危高耗、不可及不可逆以及大型綜合的實驗,開發建設出基礎規範、綜合設計、創新探索三個層次的虛拟實驗課程。此外,學院各專業依托虛拟現實、人機交互和網絡通訊等技術,拟構建開放式虛拟仿真實驗教學管理和共享平台,不僅大大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還為不同學院、不用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實踐的綜合性的平台。

2.産教研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探索實驗教學新模式

企業具有豐富的平台及資源開發技術和能力,學校具有豐富專業的知識及教學經驗。企業與學校的深度合作,優勢互補,能夠很好的将高端技術應用到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多學科跨專業的實驗課程進行開發和研制,結合各個專業的特色,虛實結合,設計大量虛拟仿真實驗,使學生對實驗中的每個模塊都有充分的認識和足夠的訓練。同時将最尖端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通過虛拟仿真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開拓其視野,提升其知識結構,是專業課程實驗的有益補充和創新。

                                                                                圖1 化工教研室積極探讨實踐教學

3.畢業論文(設計)産教融合活動創新招

今年疫情防控情況下,對畢業論文(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教研室堅決做到畢業綜合訓練“環節不減少,時間不縮短,要求不放松,質量不降低”。本屆畢業綜合訓練有學生286人,時間緊。要求各專業依實際創新形式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如5月25日一大早,環境與生物教研室工程專業1608401班15餘名學生懷着激動和期待的心情,來到位于益陽市滄水鋪鎮的冠隆譽黑茶産業有限公司接受一次特殊形式的畢業論文設計活動。為緊密結合地方産業、培養出行業内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依托黑茶重點實驗室平台,本學期共有15名學生選擇了關于黑茶方向的畢業設計課題研究。但疫情之下返校延遲,論文設計活動無法開展,為保證畢業論文質量,學院相關領導出新招,在畢業班學生統一返校後組織部分學生進入企業開展車間生産鍛煉,将畢業課題融入實際生産活動,增強感性認識,借助企業生産線彌補在校内無法開展的畢業論文實驗研究工作。該次活動聘請了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蔡紅梅、張學毛擔任校外論文指導教師,在指導方式上,兩位企業高工别出心裁,首次将畢業論文實驗搬到了企業生産線,讓學生通過現場感知産品生産的形式來激發其科研興趣、達到産教融合的目的。

六、疫情防控不停教教學有型有色

1. 不拘形式講實效

本院嚴格按照課表開設了70門在線課程,有43位老師進行了114堂課的在線教學,主要利用雨課堂和騰訊課堂、QQ電話、智慧樹、學銀在線等進行教學,每個老師都能夠結合2個教學平台或資源進行教學。同時每堂課安排了1-2名學院領導、系主任、督導或支部書記進行跟蹤聽課,總計聽課超600節(次)。老師們都完成了教學預設任務,比預期要好。通過和部分老師和學生的電話回訪和在線交流,在線教學效果優良,老師們和學生現在已經習慣了在線教學。

                                                       圖2 教師在認真進行線上教學(上圖為劉正博士,下圖為龍立平教授)

2.恪盡職守有亮點

本學期線上教學各位老師都能夠恪盡職守,表現尤為突出的有楊泛明、祝小豔、劉正、餘松林、龍立平等老師,他們對平台非常熟悉,授課時采用啟發式教學,結合生産生活實際和應用進行授課,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講授透徹,有作業和輔導,學生反映非常好;黃毅、卿湘東、林立等老師采用騰訊課堂對環工專業進行了合班集中授課,學生及時獲取到課堂提問、作業等指令,并作出快速回應,學生在交流群中普遍反應獲得感強,對不清之處能下載反複研習,該方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優于現場大班授課,能很好地避開實際教室中存在的人多吵雜、點名費時、課堂管控不佳等問題,樂于被學生接受。還有如肖谷清教授,為找合适的平台和方式,在網上一次次的跟學生試課,從雨課堂到雨課堂+qq音頻直播,再到“騰訊課堂+雨課堂”,他一直不怕煩和不畏難地去探索最适合的上課互動方式。一些老師掌握了很多的在線教學應用技術并樂于分享,比如張勁、劉正老師。

七、把課堂思政放在教書育人的中心位置

近年來,學院各教研室非常重視課堂思政建設,結合理工科專業特點和學院師生實際不斷開展課堂思政教育。建立健全《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課堂思政實施方案》和《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課堂思政教師基本要求》等文件,結合當前“三全育人”基本要求,紮實推薦課堂思政建設,把課堂思政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對于工科學院,嚴格要求教師利用課堂課外、不同場合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誠信、禮貌禮儀、勞動品質等進行教育,課堂教學中講究将專業課程的課堂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本學院有材料類、化工類和環境工程類工科專業,講究學以緻用,如何将這些工科類專業課堂有機融合思政教育值得我們進行思考與探索。

1 極力提升教師對課堂思政的認同和重視

學院或系部經常組織學習,通過聽評講座,結合用人單位反饋意見或時事新聞、科技訊息等教育途徑,提升教師對在專業課題增加課堂思政内容必要性的認識。學院在金課建設及考核、聽評課中增加如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欄目,鞭策教師開展課堂思政。在學院網站教學欄目中增設課堂思政口,及時報道開展課堂思政的亮點和特色,促進學院課堂思政建設發展。

2. 鼓勵教師積極探尋工科專業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點

鼓勵教師對化工發展、化工産品、新材料研發、環境生态等方面找到切入點或者挖掘案例,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将自己的科研實際相結合,鼓勵教師多方面融合專業知識進行課堂思政,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本院課堂思政教育的實施途徑探索

(1)以學生為中心,将傳統課堂講授與學生參與結合

将思政教育引入專業課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将成為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将課堂的更多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老師以引導和答疑為輔助,從而實現高校課堂的學習氛圍。由于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内容中,其興趣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更願意接受知識,也更願意開動腦筋去思考,可以在專業知識講授的環節中适時地提出思政教育。

(2)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納入思政教育内容

在新時代的專業課堂上,本院工科類專業老師可根據所講授課程的性質,穿插着講解與課程切合度比較高的思政教育内容,如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做學問的科學素養,做實驗的嚴謹性和安全意識等,同時在講解一些前沿知識時,可輔以愛國情懷的培養、人文道德的培養和時事政治等典型事例,幫助同學們提高個人的政治素養,這樣既加強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也達到了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目的。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版權所有  地址:湖南省益陽市迎賓東路518号
電話:0737-6353033  郵編: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