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 董紹俊
董紹俊,1931年出生于青島,著名分析化學家,長期從事電分析化學研究,特别在化學修飾電極、光譜電化學、生物電化學和超微電極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率先在我國開展化學修飾電極研究,開拓了多種體系的電極表面修飾和自組裝并首先在國内發展光透光譜電化學的現場方法研究,建立了分析光譜電化學法的理論和技術。她在生物電化學中深入探讨生物大分子的電子直接轉移機制,成功研制了以修飾電極為基礎的生物傳感器,實現了在純有機相中的生物檢測。
20世紀50至60年代,董紹俊先生在極譜分析研究中建立了矽中痕量雜質測定和極譜電極過程的鑒别方法,深入開展了稀土絡合物的電極過程研究。初戰告捷,她深深感受到科學探索的快樂,但并沒有為此放慢科研的步伐,依然極深研幾,孜孜以求。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她先後對稀土元素汞陰極電解、變價稀土元素、稀土固體化學等一系列國内外非常熱門的話題大膽地進行開拓,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六次參加學術會議,并發表多篇很有見解的學術報告。董紹俊應邀先後赴日、美、歐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幾十所大學講學百餘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專題報告一百多次。
回眸凝望身後,已是黃金一片。董紹俊先生出版專著、專論16部,獲授權發明專利60多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000餘篇,論文被他引5萬4千多次,H-指數113。代表作有《化學修飾電極》、《光譜電化學方法理論與應用》等。
董紹俊狠抓學生基本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特别重視培養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學風。她經常教導青年人要耐得住坐冷闆凳,要頂得住外界的種種幹擾,不為名利引誘而動搖,成功時不停步,失敗時不氣餒。董紹俊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以及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傑出貢獻指導教師”。她培養的100多名研究生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80多人,其中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4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别獎、10人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獎,還有1人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後獎。